文章分享

那些藏在厭惡裡的渴望,其實一直沒離開過

詳細介紹
作者:藍丞弘(IAANLP專任講師)


三支未完成的樂章

晚上七點,他背著大包包,經過人潮擁擠的街道,推開舞蹈教室的門。鏡子映出有些陌生的自己,老師喊:「預備,抬頭、延伸。」腹肌抗議般地發抖,汗水沿著背脊滾滾流下。

三年前,醫生在體檢報告上寫下那行刺眼的字:肥胖症。他那時很生氣,也覺得羞愧,當音樂響起的那一刻,身體喚醒了某個久遠的記憶:那個年輕時曾在燈光下旋轉舞動的自己。他不是為了「肥胖」而運動,而是為了重新站上舞台,完成那個曾被時間打斷的華麗轉身。

夜裡,另一個男人站在脫口秀的舞台上。燈光太亮,他幾乎看不清觀眾的臉。他隨口問了一句:「如果我減肥失敗要怎麼辦?」有人起鬨:「裸奔!」全場哄堂大笑的附和著,那一刻的他覺得命運掌握了自己。接下來幾個月,他努力節食、運動、逼自己進步,體重真的掉下來了。幸好站上體重計的他,達成了那個理想數字,「太好了,我真的做到了,那....然後呢?」當他興起這個念頭的瞬間,一股空虛忽地湧了上來。他發現,自己不是在追夢,而是在拼了命地逃離那個「會被笑的自己」。

城市的另一端,一個女人坐在電腦前。Excel試算表上的數字密密麻麻,分期、利率、帳單金額一格格閃爍。她討厭焦慮,也討厭那種「總是差一點點」的自己。某天夜裡,她拿起筆,在筆記本上畫了一棟小屋,木質地板、落地窗、幾株植物、院子裡有光。那一刻,她終於懂了:自己不是為了「不欠債」而努力,而是為了有一天能創造一個讓人安心呼吸的空間。那個畫面,比壓力還真實,比恐懼更有力量,讓他的心願意朝那個方向奔去。

三個人,三段故事。不同的起點,卻有著相同的轉折——他們都曾被厭惡推著走,最後卻被渴望帶回了方向。
 
人生的三種動力:逃離、交易與渴望

我們多半不是懶惰,而是搞不清楚自己「為什麼要行動」。NLP(神經語言程式學)把人類行動背後的驅力分成三種典型形式:朝向型、遠離型、外在誘因型。這三種動機,都能推動人生,但力量的性質與持久度,全然不同。
  • 遠離型動機
是被恐懼推著走的力量。它的起點往往是:「我不想再這樣下去。」被醫師警告的那一刻、被主管責備的瞬間、被感情拋下的夜晚,痛苦像火,逼著你逃。它的好處是啟動快,能讓人瞬間覺醒;但壞處也明顯:一旦火滅了,跑的理由也消失了。那位回到舞蹈教室的男人,就是典型例子。最初他為了逃離「肥胖」而動,後來卻發現,真正讓他堅持的,是那份「想回到舞台」的嚮往。恐懼能讓你起跑,但渴望才是讓你不會中途放棄的主要因素。
  • 外在誘因型動機
則是被獎賞拉著走。那位脫口秀演員的裸奔誓言,就是典型例子。掌聲、注目、面子、挑戰、承諾,都是短期燃料。這樣的動力有明確的回報與壓力,能在短時間內創造爆發力。而外界刺激結束、獎賞消失,也隨之失去動力。生活裡,我們常見這樣的人:為了升遷拼命加班、為了讚數絞盡腦汁發文、為了考試而熬夜苦讀。結果是,一旦考完、升職、被讚,就瞬間鬆懈。因為這段路,從頭到尾都走在別人的目光裡。
  • 朝向型動機
​​​​​​​是最深、也最穩的動力。它不是逃離痛苦也不是追逐獎賞,而是一種被吸引的力量。那位畫下小屋的女人,不是為了還債,而是為了創造安穩;那位重新跳舞的男人,不是為了減肥,而是為了能再次感受展現肢體的自由。當你知道自己想成為誰,努力不再需要推力,而是自然而然地被吸引。朝向型動機和你的價值、信念、身份契合在一起,因此能長久存在。
 

手段不是目的,渴望才是方向

 
我們常常誤把手段當成目標,為了跑步而跑步、賺錢是為了錢、工作是為了升職。於是越做越累,越努力越迷失。其實,真正該問的問題是:「我在為什麼而努力?」

當跑步是為了自由、賺錢是為了創造空間、工作是為了展現價值,行動的意義就變了。每一個日常的動作都能連結到那個更深的「為什麼」,這時候,意志力不再是一場掙扎,而是一種流動。這正是NLP所說的「潛意識轉換框架」:當你把討厭的畫面縮小、變暗,把想要的畫面放大、調亮,潛意識就會自動帶著你靠近那個畫面。
 
把厭惡轉譯成渴望:一個簡單的練習
 
找個安靜的時刻,拿出紙筆,寫下三件你最不滿意的現狀:健康、財務、關係……隨便哪一件都行。然後問自己「然後呢?」

我不想再焦慮。
→ 然後呢?我想要平靜。
→ 然後呢?我想能專心陪家人。
→ 然後呢?我想成為一個讓人安心的人。
 
當你問到那個讓心裡微微發熱的畫面時,就是渴望的所在。接著,讓所有行動都服務這個畫面:運動、記帳、早起、閱讀都只是手段。當手段回到手段的位階,渴望就會開始帶路。
 

那些終於找到自己節奏的人

 
那個女人在她的小空間裡辦了第一場身心工作坊。十張瑜伽墊、窗外陽光柔和、精油香氣在空氣裡擴散。看著學員深呼吸,她給了自己一個微笑,那畫中的小屋,成真了。

那位脫口秀演員依舊講著笑話,只是多了一句新的結尾:「人不該只被恐懼推著走,更值得被嚮往牽動。」

而男人終於再次站上舞台。燈光亮起的瞬間,他完成那個被時間凍結多年的轉身。這不是重來,而是心的創造。
 
厭惡能點火,渴望會生根
 
我們並非缺乏自律,只是常忘了問自己:「我真正想要的,是什麼?」

遠離型的動機能讓你起跑,外在誘因能讓你快跑,唯有朝向型動機,能讓你一路走到天亮。
​​​​​​​
真正能撐過漫長路途的,不是意志力,而是那個你為之心動的核心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