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
家裡的老人家有「遠香近臭」的表現:照顧者如何安放自己

詳細介紹
作者:吳永洋(IAANLP專任講師)


照顧者的心酸

你是不是也常有這樣的經驗?

每天早上第一個起床,準備爸媽的早餐、整理藥盒、安排醫院回診;晚上最後一個休息,還得清理長輩的用品,檢查他們有沒有需要。日子一天天這樣過,幾乎沒有自己的空白。但是,老人家總是沒給你好臉色?

然而遠方的兄弟姊妹打一通電話回來,長輩馬上眉開眼笑,還會說:「你哥哥最懂事,妹妹打電話回來最孝順。」

而你呢?那一刻心裡酸酸的,甚至有種「我怎麼成了最不被喜歡的那個?」的感覺。

這就是很多照顧者口中的「遠香近臭」——遠的香,近的臭。

可是,只有你最清楚,這背後有多少心酸。
 

為什麼總是你被嫌?

很多在家照顧的人都會問:「為什麼我是付出最多的,卻被挑剔最多?」
答案其實殘酷,但卻真實:

1. 因為你在家
長輩每天都看見你,自然把所有細節都放大。水倒太慢、飯不合口味、陪伴時少了笑容……這些小地方,往往成了他們情緒的出口。
反而是偶爾出現的孩子,因為互動短暫、氛圍客氣,就容易被誇讚。

2. 因為你承擔最多
你不是沒努力,而是付出太多。當一件事成了「理所當然」,別人就容易忽略它的價值。就像空氣一樣,天天都有,但誰會感謝空氣?

3. 因為文化的期待
在我們的文化裡,常常聽到一句話:「家裡那個孩子最孝順。」
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讚美,但實際上,卻常常意味著「最大的責任全壓在你身上」。外界的掌聲和讚美,可能都落在「偶爾出現」的手足身上,而你卻被默默消耗。
 
你心裡的那些聲音

長期照顧,最折磨人的,不只是身體的累,而是心裡的孤單與不被理解。
或許你常常在心裡冒出這些聲音:

- 委屈:「我每天都在,卻比不上他們一通電話。」
- 憤怒:「為什麼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,還要被嫌棄?」
- 自責:「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,所以爸媽才會這樣?」
- 耗竭:「好像我的人生只剩下照顧,自己已經快不見了。」

如果你有過這些感覺,請先深呼吸,然後告訴自己:
「這些情緒是真實的,也完全合理。」
有這些感覺,不代表你不孝,而是因為你真的在承擔。

社會期待與現實的拉扯
 
社會上總愛說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」,但現實卻是——這個「寶」有時候成了你每天情緒的挑戰。

當你做得很多,別人看不到,而老人家卻認為是理所當然;
當你想少做一點,又怕被說閒話,更重要的是心裡過不去;
這種「左右不是人」的感覺,才是真正壓垮人的地方。

更難的是,外人往往只看到「孝順」的光環,卻看不到背後的眼淚。這種落差,讓在家照顧的人更容易感到孤單。

 
那麼,你該怎麼安放自己?
 
1. 給自己一句心裡話
當長輩誇讚外地兄弟姊妹時,心裡默念:
「他們沒有看到我的辛苦,但我自己知道。」
這不是自欺欺人,而是一種自我保護。至少,你能給自己一點肯定。

2. 劃清「責任」和「情緒」的界線
- 生活照顧:送醫、備藥、三餐,這些是你該做的。
- 情緒抱怨:這是長輩的投射與不安,不代表你不夠好。

記住:長輩的情緒,不等於你的價值

3. 留一點小喘息
你不可能馬上改變整個局面,但你可以給自己小小的空間:
- 每天 10 分鐘,為自己泡一杯茶。
- 每週找一次朋友聊聊天,把心裡的委屈說出來。
- 允許自己有「不想照顧」的念頭,那不是不孝,而是人性。

4. NLP 的幫手
- 重框 (Reframing):當長輩說「你怎麼這樣」,換個角度想成「他在表達無力感」,而不是「否定你」。
- 次感元調整 (Submodalities shift):腦海裡的責備聲,可以想像調小音量、變遠,甚至變成搞笑的卡通聲。
- 錨定 (Anchoring):輕按胸口、深呼吸,回想一個安心自在的時刻。這個小動作能讓你在情緒被挑起時,快速回到平穩。
 
最後,想跟你說
 
如果你是家裡那個「在場的人」,請記住:
- 你不是因為不孝才覺得累,而是因為你太努力了。
- 你不是因為不夠好才被嫌,而是因為你承擔最多。
- 你的價值,不在於別人的比較,而在於你真實的付出。

有人說「孝順要無怨無悔」,但我想對你說的是:
「能走到今天,已經是很大的勇敢;而你每天不放棄的堅持,更是無人能取代的力量。」

照顧者,也需要被照顧。
你很重要,不是因為你做得完美,而是因為你一直沒有放棄。
願這篇文字,能陪你在心累的時候,給自己一點力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