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
當心被最親的人傷透:一場心理修復與金剛經智慧的交會

詳細介紹
作者:吳永洋(IAANLP專任講師)


有時候,人生最深的傷痛,不是外在打擊,而是來自最親近的人。

長年的付出被否認,那一瞬間像是心被撕裂。

但也正因為這樣的痛,才有機會打開一條新的路:

從心理學的修復,到《金剛經》的智慧,

讓我們看見——心可以不再被困住,而是慢慢走向自在。

故事的開始

有一位朋友,從開始上班的第一天起,就主動把收入的一部分交給母親,這樣持續了二十多年,加起來大約三百多萬。母親也常告訴他:『都有記錄,弟弟也有給。』這讓他相信自己並不是孤單的付出者。

然而,在一次家庭會議裡,弟弟卻親口說出從沒給過錢。母親也否認他多年來的付出,還說:『你只給過幾萬而已。』

那一刻,他的心像被雷擊般炸開。多年以來的信任與美化,瞬間崩塌。
 
心理學的角度

心理學的觀點會說,這是一種『依附創傷』與『背叛創傷』。金錢不只是數字,而是『我有沒有被看見、被承認』的象徵。

在後來的 EMI(眼動整合)練習裡,他感覺到腦袋左邊有股能量在轉動,一開始很不舒服,但慢慢地,母親的影像像是從他的左邊剝離開。那一刻,他好像從受傷的孩子角色裡,走到一個新的位置。

金剛經的角度
 
在那過程裡,他腦中浮現了一尊佛,接著又好像自己就是那尊佛。他站在高處往下看,世界變得開闊無垠。

就在這時,他的心裡自然浮現出一句熟悉的經文: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』

他明白了:媽媽的否認,弟弟的話語,雖然真實發生,卻如夢幻泡影。如果他執著,就會被困住;如果他放下,就能自由。


 
給讀者的話
 
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最親近的人傷到最深。心理學能幫我們理解並療癒那些傷;金剛經則提醒我們:不要被執著困住,心可以更自由

願這段故事,成為一個小小的提醒:傷痛不必否認,但我們可以選擇,帶著智慧走向更寬廣的自己
 
隱私、專業與合規說明
 
化名與同意:本文已取得當事人書面同意並完成去識別化,情節經必要改編以保護隱私。
服務範疇:本內容屬心理教育與教練式陪談分享,不取代醫療或心理治療;若你已在接受治療,請先與你的專業人員討論。
急性危機:本服務不處理急性危機;如有自/他傷風險或其他緊急狀況,請立即聯繫當地緊急資源與合格專業。
結果差異: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結果會因個別狀況而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