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
當行動卡住時,找回推動力的四步驟

詳細介紹
作者:吳永洋(IAANLP專任講師)
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——計畫早就寫好了,連行動清單都列得清清楚楚,但就是提不起勁去動手?

很多人以為這是意志力不夠,但事實上,卡住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心裡有股更大的拉力,特別是和『安全感』有關的拉力。
 
故事背景

這是一個關於『大智』的故事。故事發生在一次教練式的一對一陪談中。

那天,大智坐下後,我問他:「今天找我是想處理什麼困擾呢?」

他想了想,說最近有兩件事讓他心煩:
  • 女朋友一直不願意承諾共組家庭。
  • 經常提不起勁去做自己計畫好的事,即使知道目標和行動方案。
我接著問他想先處理哪一件,他幾乎沒猶豫就說:「自己的提不起勁。」

幾輪問答後,我才知道,他想在正職之外拓展一個新的斜槓工作,卻一直沒有動力持續。

在 NLP 的觀點裡,行動力的核心,來自於把想做的事情和深層價值觀連結。於是我依序問了三個問題:
  • 做這件事為什麼對你重要?
  • 這份收入可以滿足你什麼需求?
  • 自由自在的生活對你有什麼意義?
當他回答到最後一題時,眼神微微閃動。他說,自己在正職上不被老闆待見,這讓他壓力很大。

如果失去這份工作,他馬上就會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。這份不安推著他想發展斜槓,但新事業需要時間累積收入,於是他同時承受著舊財源可能不保與新財源未成熟的雙重焦慮。

我請他做一個『看電影』的練習:在腦中播放一位受老闆欣賞的同事的一天,留意三件事——他先做什麼、怎麼做、怎麼與老闆互動,再把鏡頭切回自己對照。

他發現,自己堅持的『慢活方式』讓他和那些同事在節奏與互動上有差距。

接著我們討論了對正職焦慮的因應方案。評估下來,在現有職務上精進是最可行的途徑。

但他心裡有抗拒:「這樣好像在演戲,不能做自己。」

我引導他比較兩個價值:
  • 有穩定的收入
  • 保持慢活的方式
最後,他很清楚地說:「有穩定收入是目前的第一要務。」

既然方向確定,就要處理內心的阻力。

他說,自己有個聲音不想和主管好好溝通,因為過去幾年的委屈讓他很反感。

我請他找到這個『聲音』在身體的位置,對它說聲謝謝(因為它一直在保護自己),再告訴它現在的選擇——保住工作是第一優先,請它先配合。

經過這段自我對話,他的肩膀放鬆了,語氣也平穩下來。
 

啟發與收穫

 
從這次的陪談,我們總結了四個關鍵步驟:
  • Step 1|讓情緒和想法看得見:透過具體化感受與想法,啟動大腦整理能力。
  • Step 2|看電影,照見差距:以「看電影」的方式觀察理想或優秀的行為模式,留意對方的步驟、細節與互動,再與自己對照,找出差異。
  • Step 3|比較價值,釐清優先順序:當兩個價值衝突時,先決定此刻的重點。
  • Step 4|與內在抗拒對話,爭取合作:承認它的保護功能,再邀請它支持你的行動。

在結尾時,我問他:「為了保住工作,你接下來的第一個動作是什麼?」

他毫不猶豫地說:「和主管溝通手上工作的作法。」

這是一個明確而務實的起點,他也笑著說,這次的思考方式能用在其他地方,幫助他更快找到突破口。
 
文中使用的技巧(白話+專名)
  • 價值對焦(Values Elicitation):用「為什麼這重要?」找出當下真正要守護的事。
  • 建模觀察/電影技巧(Modeling / Movie Technique):觀察「被賞識的一天」的行為順序與回報習慣。
  • 價值排序(Values Hierarchy):把「穩定收入 vs. 節奏偏好」排出暫時順位。
  • 身體覺察對話(Parts / Somatic Dialogue):與抗拒的感受互動,承認其保護功能,再討論協作。
  • 未來預演(Future Pace)+可逆門檻:把下一步綁定時間/對象/內容,並設「兩週後可調整」的檢視點。
 
適合誰/不適合誰
  • 適合:知道目標卻卡在起步或持續的人、想在職場調整節奏與雇主溝通方式的人。
  • 不適合:處於急性情緒危機、存在自/他傷風險、或需要臨床診斷與醫療處置者(此情況請立即聯繫當地緊急資源與合格專業)。
     
隱私、專業與合規說明
  • 化名與同意:本文為化名,已取得當事人書面同意並完成去識別化,情節經必要改編以保護隱私。
  • 服務範疇:本內容屬心理教育與教練式陪談分享,不取代醫療或心理治療;若你已在接受治療,請先與你的專業人員討論。
  • 急性危機:本服務不處理急性危機;如有自/他傷風險或其他緊急狀況,請立即聯繫當地緊急資源與合格專業。
  • 結果差異: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結果會因個別狀況而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