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藍丞弘(IAANLP專任講師)

結婚典禮後,我將往何處去?
已進入婚姻的你,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:在朋友的婚禮現場,看著新人許下承諾,心頭突然一陣恍惚:「結婚到底是為了什麼?」
或者,在某次與伴侶的一場無解爭執後,深夜自問:「我當初為什要要結婚?」
如果你還未嫁娶,但心中對婚姻依然有著渴望,這更是一個為你的未來著想的問題。
這不是空泛的哲學性提問,而是實實在在、能改變你婚姻方向與幸福指數的核心問題。
結婚不是進劇場,別只在走劇本
我們大多數人對婚姻的想像,並非來自親身經驗,而是從小耳濡目染的「婚姻劇本」。
「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。」
「年紀到了,該結婚了,這是人生的下一步。」
於是我們照著:交往、穩定、訂婚、成家的劇本走,然後期待幸福會理所當然地降臨。
但問題是,我們往往不了解,自己即將要踏入甚麼樣的未來,更沒有人告訴我們:幸福從來不是附贈的,它需要經營。而經營的前提是,你很清楚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願意進入這段關係。

「69%無解衝突」的真相,揭開你總覺得「哪裡不對勁」的原因
婚姻心理學家約翰.高曼(John M. Gottman)指出,在一段長期關係中,將近 69%的衝突其實「本質上是無解的」。
聽起來很悲觀?其實不是,它反而是通往理解與和諧的鑰匙。
這些無法解決的矛盾,通常來自於彼此特定「價值觀」的差異。例如,你覺得家庭該是共享、合作、分擔;他卻認為「賺錢養家」就是負責。
你期待孩子能知書達禮;他覺得孩子自由發展就好。
你喜歡理性溝通、和平討論;他是在一個要大聲說話表達,才會被聽見的家庭中長大的人。
這些問題無法爭論誰對誰錯,畢竟雙方各有不同的「內在地圖」,因而讓彼此在某些抉擇點上,不自覺地堅持各自認定的立場與方向。

聽起來很悲觀?其實不是,它反而是通往理解與和諧的鑰匙。
這些無法解決的矛盾,通常來自於彼此特定「價值觀」的差異。例如,你覺得家庭該是共享、合作、分擔;他卻認為「賺錢養家」就是負責。
你期待孩子能知書達禮;他覺得孩子自由發展就好。
你喜歡理性溝通、和平討論;他是在一個要大聲說話表達,才會被聽見的家庭中長大的人。
這些問題無法爭論誰對誰錯,畢竟雙方各有不同的「內在地圖」,因而讓彼此在某些抉擇點上,不自覺地堅持各自認定的立場與方向。

婚姻的衝突,不在於「個性合不合」,而是「方向一不一致」
曾經有一位媽媽分享,她結婚多年,常覺得先生「不夠參與家庭」。
直到一次和先生深聊,她問先生:「你為何都不幫忙照顧小孩?」
先生說:「我覺得努力賺錢讓你跟孩子安心在家,就是我對家庭的責任。」
那一刻,她才明白,他不是不想參與家庭,而是他一直用他所「認知的方式」努力為家庭付出。
若將婚姻比喻為一艘航向未來的大船,如果能事先釐清一些課題,例如:由誰掌舵、航行的目標是否一致等細節,相信兩人在共同航行的過程中,更容易安然度過各種風浪。
為了避免觀念上的落差所產生的無形衝突,結婚前,你最好先問自己這些問題:
直到一次和先生深聊,她問先生:「你為何都不幫忙照顧小孩?」
先生說:「我覺得努力賺錢讓你跟孩子安心在家,就是我對家庭的責任。」
那一刻,她才明白,他不是不想參與家庭,而是他一直用他所「認知的方式」努力為家庭付出。
若將婚姻比喻為一艘航向未來的大船,如果能事先釐清一些課題,例如:由誰掌舵、航行的目標是否一致等細節,相信兩人在共同航行的過程中,更容易安然度過各種風浪。
為了避免觀念上的落差所產生的無形衝突,結婚前,你最好先問自己這些問題:
- 我們對婚姻生活的方向,真的是一樣的嗎?
- 我心中理想的家庭,是什麼樣子?
- 我的另一半,又是怎麼定義「家」這件事的?
如果你們對未來的「想像」不在同一條路上,婚姻很可能會變成這樣的狀態──兩個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,卻像活在各自的平行宇宙,擦肩而過、心卻越走越遠。
NLP技巧小練習:學會聽懂「他真正的意思」
NLP(神經語言程式學)提供了幾個非常實用的技巧,幫你在婚姻或任何關係裡,打開對話中「被遮蔽」的真相。
練習一:觀察「固定衝突模式」
每次提到錢、孩子、親戚,就開始爭吵?你可以把你們的對話記下來。這代表你們踩到了一個「價值觀地雷區」。
練習二:問出背後的渴望
與其爭執「你為什麼又不做家事?」,不如討論:「你怎麼看待『共同分擔』這件事?」
很多時候,對方不是不願意參與你的要求,而是沒有意識到你在乎的點,甚至也未必真正清楚自己在乎什麼。
練習三:自我覺察的提問術
當你情緒高漲的時候,請先讓自己靜下心來,然後問自己:「我為什麼這麼在意這件事?」
這個問題或許會帶你回到童年中的某一個畫面、原生家庭中常聽到的某一句話,或過往關係中的某一道傷痕。
若你意識到這些經驗,它有很大的機會是你展開自我療癒的第一步。
練習一:觀察「固定衝突模式」
每次提到錢、孩子、親戚,就開始爭吵?你可以把你們的對話記下來。這代表你們踩到了一個「價值觀地雷區」。
練習二:問出背後的渴望
與其爭執「你為什麼又不做家事?」,不如討論:「你怎麼看待『共同分擔』這件事?」
很多時候,對方不是不願意參與你的要求,而是沒有意識到你在乎的點,甚至也未必真正清楚自己在乎什麼。
練習三:自我覺察的提問術
當你情緒高漲的時候,請先讓自己靜下心來,然後問自己:「我為什麼這麼在意這件事?」
這個問題或許會帶你回到童年中的某一個畫面、原生家庭中常聽到的某一句話,或過往關係中的某一道傷痕。
若你意識到這些經驗,它有很大的機會是你展開自我療癒的第一步。
不只是婚姻,所有關係的底層邏輯都是這樣
所有關係是否能長久,與個性合不合無關,而是你有沒有處理衝突的能力。
無論是情人、家人、工作夥伴,甚至是與自己的關係,NLP給我們一種全新的眼光:
不再只看表面行為,而是深入理解每一個人行為背後的渴望與信念。
無論是情人、家人、工作夥伴,甚至是與自己的關係,NLP給我們一種全新的眼光:
不再只看表面行為,而是深入理解每一個人行為背後的渴望與信念。

結語:別問「結婚值不值得」,先問「自己想要什麼?」
你不需要等到一段關係走到崩解,才回過頭來反思。現在,就是最好的起點。
你可以開始練習,靜靜問問自己這幾個關鍵的問題:
你可以開始練習,靜靜問問自己這幾個關鍵的問題:
- 我真心渴望和這個人攜手走完人生嗎?
- 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想像,在哪些地方是契合的?
- 那些69%無法改變的差異,我真的願意接納嗎?
-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?而對方的又是什麼?
- 我們是否能學會尊重彼此的不同,而不是彼此拉扯?
- 我們是否願意把對方的幸福與福祉,放在優先的位置?
- 當衝突發生時,我有什麼方法,可以讓我們更平和地一起找到新的平衡?
這些問題,沒有標準答案。也不需要一次答對。
但只要你願意誠實地思考,就已經在為一段更成熟、更有彈性、更豐盛的關係鋪路了。
願你,不論是否選擇走入婚姻,都能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方向,自在地做出選擇,並喜悅地走在屬於你自己的幸福路上。
但只要你願意誠實地思考,就已經在為一段更成熟、更有彈性、更豐盛的關係鋪路了。
願你,不論是否選擇走入婚姻,都能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方向,自在地做出選擇,並喜悅地走在屬於你自己的幸福路上。